:::
哈伯序列
哈伯在1926年針對星系的外觀,將星系大致分為三類:橢圓星系、透鏡星系、螺旋星系,第四類則是呈現不規則形狀的不規則星系。此分類法稱為哈伯序列,由於其圖表看起來很像音叉,所以也稱為哈伯音叉圖。
在哈伯序列的左側為橢圓星系,依照扁平程度予以分類,從差不多成球狀的星系(E0)到最扁平的星系(E7),皆未有圓盤部分。數字部分的算法為10(1-(b/a)),其中a、b為橢圓的半長軸及半短軸。
哈伯序列中間的為透鏡狀星系(S0),這類星系沒有旋臂,只有中央的核球及扁平的圓盤。
哈伯序列最右邊的為螺旋星系,又分成上下兩個部分。上半部為典型的螺旋星系,下半部的星系除了有螺旋結構外,星系中央還有明顯的棒狀結構,故又稱為棒旋星系。螺旋星系依據旋臂的緊繞程度,從緊到鬆依序為a、b、c,甚至還有d及e。
不規則星系並沒有列在哈伯序列裡,主要是一些外觀比較奇特的星系。
根據研究,科學家們認為,在宇宙的演化過程中,螺旋星系或是不規則星系會發生大規模碰撞,最後形成橢圓星系。也就是說,螺旋星系和不規則星系為早期的天體,而橢圓星系屬於晚期的天體。
螺旋星系的圓盤部分會往相同方向旋轉,同時在盤面及旋臂的地方,恆星形成較為活躍;而橢圓星系不會朝相同方向旋轉,各恆星的運動有很強的隨機傾向,而且也因為屬於老年天體,不容易有恆星的誕生。
(哈伯序列,Credit:The original uploader was Cosmo0 at English Wikipedia, Public domain, via Wikimedia Commons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