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往主要內容
:::
艾薩克‧牛頓 Isaac Newton

       英國人,著名的物理學家、數學家、天文學家、煉金術士,不只提出萬有引力及三大運動定律,也發明了反射望遠鏡,研究光譜的組成,同時在數學上也提出微積分、二項式定理,為後世的科學發展建立了堅實的基礎。

       牛頓在1642年的聖誕節出生在英國的林肯郡烏爾索普村莊,父親在其出生前3個月過世,而牛頓因為早產,所以較為瘦弱。牛頓3歲時,母親安娜改嫁給史密斯牧師,將牛頓託付給他的外婆,牛頓有時因為思念母親,會偷偷地跑出去,往往需要外婆去把他找回來。

       可能因為缺乏母愛,讓牛頓常常悶悶不樂,加上牛頓生性內向,使得牛頓在國小學校裡表現較為孤僻,這也使得他沒有什麼朋友。不過儘管如此,牛頓對很多事物依然充滿了好奇心,同時因為受到舅舅的影響,也對木工感興趣,會自己製造一些木製模型、四輪車等。

       當時的小學主要教導寫字、算術,剛開始,牛頓因為醉心於木工,所以成績很差。後來有一次,牛頓無緣無故被一位魁梧的同學欺侮,牛頓忍無可忍之下開始反擊,結果竟然將對方打敗了,至此,牛頓領會到:「只要我想做,我就一定做得到。」從此,牛頓開始發憤苦讀,成績突飛猛進,最後,牛頓以優異的成績畢業。

       之後牛頓進入了格蘭瑟姆的國王中學就讀,寄宿在藥劑師克拉克家中,在校時依舊維持良好的成績。牛頓期許自己能創造豐功偉業,留芳萬世,到現在仍然可以發現他留在學校裡的字跡。1658年,母親因為史密斯牧師過世而回到家中,且希望牛頓回到家裡幫忙農事,所以牛頓只好休學。不過牛頓並不擅長農事,老是把事情搞砸,而國王中學的校長也來家中請託,認為牛頓應該回到學校完成學業,最後母親被說服了,牛頓得以回到國王中學繼續就讀。

       1661年,牛頓進入劍橋大學的三一學院,由於牛頓是以公費生的身分進入,所以牛頓需要幫忙處理一些雜事,而牛頓為了不浪費時間,往往邊做事邊思考,卻也鬧出了不少笑話。在那個時候,學校主要教導的課程是拉丁文,牛頓喜歡的數學、天文及哲學等領域則很少提及,所以牛頓只能通過自學的方式來精進自己。1665年,倫敦鼠疫爆發,牛頓只好回到鄉下,而在鄉下的這兩年間,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,同時繼續研究微積分、光學,可以說牛頓重要的科學貢獻幾乎都是在此時完成的。

        1667年,牛頓成為了劍橋大學三一學院的研究生,在1669年畢業之後透過申請成為了劍橋大學的教授,負責教授數學、光學,而牛頓為了得到更好的觀測成果,發明了反射式望遠鏡,改進了折射式望遠鏡的缺點,後來在哈雷的鼓勵下,於1687年出版了《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》,該書闡述了許多牛頓的想法、發現、定理,成為科學史上非常重要的一本著作。

        1703年,牛頓擔任皇家學會會長,1705年,牛頓被安妮女王賜予爵士,儘管在科學上有非常高的成就及貢獻,但牛頓為人處世卻非常地謙虛。1727年,牛頓於睡夢中過世,英國人為了紀念他,為他舉行了國葬,將他埋葬在西敏寺,成為史上第一位獲得國葬的科學家。

       牛頓的發明及發現,不只推動了科學研究的風氣,也是當今科學昌明的原動力。

 

(牛頓肖像,Credit:After Godfrey Kneller, Public domain, via Wikimedia Commons)

 

(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,Credit:The original uploader was Zhaladshar at English Wikisource., Public domain, via Wikimedia Commons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