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往主要內容
:::

私人航太啟航

  在20世紀的50年代至70年代,美國和蘇聯為了爭奪航太實力的領導地位而開啟了太空競賽,這場競賽促進了日後通訊衛星、氣象衛星及其他領域的技術發展。

  隨之各國也加入探索太空的行列,例如:日本、中國、印度、歐盟等,但幾乎都是由國家政府機關所主導,因太空技術的研究及開發往往所費不貲,所以需要整個國家的力量予以支持。

  近年來,部分私人企業也投入太空科技研發,並且朝向商業化發展,最有名的就是SpaceX及藍色起源(Blue Origin)。SpaceX的創辦人為伊隆·馬斯克,已經開發出太空船、可回收運載火箭等,不只成功將太空船送入低地球軌道並回收,也成功進行多次太空任務。2020年5月,SpaceX的天龍號實現了載人飛行,11月,首批太空人成功被送上國際太空站,這也象徵商業航太的開始。SpaceX已具備製造、發射、回收、復用運載火箭的能力,且能夠順利地將目標送至各種預定軌道,可說是發展非常成熟的一間私人航太公司。

  它的競爭對手藍色起源則由貝佐斯創立,但相較於SpaceX,貝佐斯的公司更加專注於太空旅遊服務。貝佐斯也宣布,今年的7月20日,他和其弟馬克等人將搭乘新雪帕德火箭(New Shepard),進行公司的首次商業載人太空飛行,當天也是阿波羅11號登月52周年。貝佐斯可是一舉超越馬斯克,畢竟馬斯克也還沒去過太空呢!

  近日太空法的通過令人振奮,是否未來我們也有企業能上太空?目前臺灣僅有晉陞太空民營火箭製造商及小型衛星發射服務提供商,但隨著太空法的通過也有可能你就是下一個太空探險公司的創辦人。

  隨著運載火箭的研發製造技術越來越成熟,成本越來越低,使得太空旅遊逐漸蔚成一股熱潮,因為太空旅遊可以帶來龐大的商機,所以許多太空大國都想搶食這份大餅。也許在不遠的未來,你也可以在外太空一邊體驗失重狀態,一邊欣賞繁星遍布的漆黑太空。

 

 

圖一、SpaceX飛龍號太空船(WIKI)

圖二、藍色起源(路透社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