:::
第谷超新星的發現
在望遠鏡尚未發明以前,全世界最厲害的觀測儀器,可能就屬丹麥的天文學家—第谷(Tycho Brahe)的雙眼了。
1572年11月11日深秋的夜晚,當第谷如往常ㄧ般抬頭觀察星象時,有了驚人的發現。他觀測到一顆亮點突然出現在仙后座,跟木星一樣亮,當時的人們都認為那是大氣層裡的東西。但第谷卻發現,該物體的視差夜夜不變,便提出一個破天荒的說法—該物體距離地球非常非常遙遠。現今的觀測證實,那是一顆離地球13000光年遠的超新星,遠遠超出太陽系的範圍。
這種閃耀天體的出現,推翻了星空永遠不變的信念。1934年,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茲威基(Fritz Zwicky)替它們取名為「超新星」。它們是科學界已知最富戲劇性的事件之一。此外,超新星在宇宙裡以及天文學家的研究中,扮演了特殊的角色:它在太空中灑下了重元素的種子、影響星系的形成與演化,也因為Ia型超新星的物理特性,讓它的距離很容易測量,被視為宇宙的「標準燭光」,甚至可做為宇宙膨脹的標誌。
在我們的銀河系中,第谷超新星(SN 1572)是最廣為研究的Ia型超新星,它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研究Ia型超新星起源的理想範本。由中國、英國和加拿大天文學家組成的團隊,在2013年利用位在西班牙的30米口徑的毫米波望遠鏡觀測(IRAM),揭開第谷超新星的起源之謎,確證這顆著名的超新星來自單簡併系統,意即它的成因肇始於一顆白矮星吸收鄰近物質,達到一個臨界質量而產生猛烈性的爆炸,並在2016年7月20日發表了這項成果。
圖一、位在仙后座的第谷超新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