帶bar的星系就是不一樣
韋伯太空望遠鏡(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)在早期宇宙中,發現「帶bar」的螺旋星系EGS-23205。EGS-23205類似於銀河系,有著恆星從中心延伸到外盤的細長、棒狀特徵。
「帶bar」的螺旋星系,也就是俗稱棒旋星系,這個bar的形成原因,一直讓天文學家感到非常的興趣。根據某些研究指出,和一般螺旋星系相比,大多數帶bar的星系,都擁有較多的鄰居(星系)。從動力學的角度來解釋,周圍越多的鄰居,越容易產生不對稱的重力位能,進而產生bar;當然也有研究指出,周圍鄰居存在數量的多寡,與星系帶bar的現象,並無直接關聯。
有趣的是,根據最新從史隆數位化巡天(SDSS)所釋出的第十二版的資料研究顯示,在紅移值小於0.1的35萬個星系中,帶有bar的星系,往往比一般的螺旋星系,有著更高的恆星誕生率。同時,不論鄰居的數量多寡,帶bar的星系會比螺旋星系有更高比例的活躍星系核現象。可見,星系帶不帶bar,對於自身和環境的影響,有著截然不同的表現。
1930年左右,天文學家哈伯透過大量的觀測數據,根據星系的外觀,將星系做分類,而有了著名的哈伯音叉圖。但他一定沒想過,這個帶bar的螺旋星系,竟是如此的不一樣。
圖左: 哈伯太空望遠鏡: EGS-23205 圖右: 韋伯太空望遠鏡:EGS-23205
圖片取自:
Credit: NASA/Guo, Jogee, Finkelstein and CEERS collaboration/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