:::
影像疊合
在天文攝影中,除了相機、鏡頭光路中所產生的數值不正確外,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問題:接收光線、量測光子本身就是有一定的隨機值,如果理想上曝光1分鐘應該收到10顆光子,實際上每次曝光可能得到9顆、10顆、11顆、12顆…都有可能! 這些隨機值就導致照片看起來有雜訊。
(經過基本影像校正的火鳥星雲,乍看之下似乎很平滑,經過亮度拉伸之後可看到許多雜訊)
(上圖的亮度拉伸結果)
怎麼辦呢? 那就是多量測幾次取平均! 量測越多次,這些隨機的雜訊就會被平均掉,從而得到一個統計上最正確的數值,這就是影像疊合的目的。
隨著疊合的影像張數越多,隨機雜訊越少,照片看起來就越乾淨,一些微弱的細節就能夠顯現出來,在理論上,曝光10分鐘的照片應該與10張曝光1分鐘的照片具有相同的細節(實際上有更多的因素所以並不會完全一樣),因此不一定要拍一張很長曝光的照片,可以拍很多張短曝光的照片進行疊合,只要總曝光時間越久就越好!
(局部放大的火鳥星雲,可以看到隨著總曝光時間增加雜訊變少,而有些很暗的星星原本被埋沒在雜訊之中,但經過疊合後就變得可以辨識,因此疊合的總曝光時間增加效果也類似於拍到更暗的極限星等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