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瀛天文館LOGO

  • 返回首頁
  • 登入

天文展示館

  • 本館介紹
  • 1F川堂-攤位區
  • B1 小積木大星球
  • 1F 發現地球的生命
    • 大廳UFO
    • 牛頓
    • 白色聖誕樹
    • 環形劇場-認識潮汐
    • 星座與星圖
    • 隕石區
    • 星球秘境
  • 2F 認識太陽系
    • 行星體重計
    • 太陽
    • 水星
    • 金星
    • 地球
    • 火星(好奇號)
    • 天王星
    • 海王星
    • 科氏力體驗區
    • 流星雨
    • 天文發展史(15世紀)
    • 天文發展史(16世紀)
    • 天文發展史(17世紀)
    • 天文發展史(18世紀)
    • 天文發展史(19世紀)
    • 天文發展史(20世紀)
    • 月相盈虧
    • 木星
    • 土星
  • 3F 探索太空
    • 黑洞
    • 太空發射器(火箭)
    • 人造衛星
    • 外星生命
    • 紅藍移
選單

天文展示館

  • 本館介紹
  • 1F川堂-攤位區
  • B1 小積木大星球
  • 1F 發現地球的生命
    • 大廳UFO
    • 牛頓
    • 白色聖誕樹
    • 環形劇場-認識潮汐
    • 星座與星圖
    • 隕石區
    • 星球秘境
  • 2F 認識太陽系
    • 行星體重計
    • 太陽
    • 水星
    • 金星
    • 地球
    • 火星(好奇號)
    • 天王星
    • 海王星
    • 科氏力體驗區
    • 流星雨
    • 天文發展史(15世紀)
    • 天文發展史(16世紀)
    • 天文發展史(17世紀)
    • 天文發展史(18世紀)
    • 天文發展史(19世紀)
    • 天文發展史(20世紀)
    • 月相盈虧
    • 木星
    • 土星
  • 3F 探索太空
    • 黑洞
    • 太空發射器(火箭)
    • 人造衛星
    • 外星生命
    • 紅藍移
  1. 首頁
  2. 天文展示館
  3. 2F 認識太陽系
  4. 天文發展史(19世紀)

天文發展史(19世紀)

1894年,哈佛大學天文台開始對恆星光譜作有系統的分類,在安妮·坎農的主持下,經歷了40年時間,到1934年共分析了數十萬顆恆星的光譜。

在了解恆星光譜的譜線強度取決於表面溫度後,我們猜想,所有表面溫度相同的恆星,其光譜型態應該也很類似。所以,當我們要判斷一顆恆星的溫度時,只要從光譜分類圖中找出與該恆星類似的光譜型,便可判讀出其溫度了。

透過光譜,天文學家可以了解天體的溫度、壓力、密度、速度、化學組成、磁場強弱等物理性質。它就好像是天體的指紋或是身分證一樣,這對於天文學的進展具有相當大的幫助。

 

語音導覽


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音源.

天文發展史(19世紀)


圖片內容

相關圖片
  • 742002 臺南市大內區曲溪里34-2號
  • 06-5761076
  • 06-5765414
臺南市南瀛科學教育館 版權所有
Copyrights © 2021 Tainan Science Education Museum. 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