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瀛天文館LOGO

  • 返回首頁
  • 登入

天文展示館

  • 本館介紹
  • 1F川堂-攤位區
  • B1 小積木大星球
  • 1F 發現地球的生命
    • 大廳UFO
    • 牛頓
    • 白色聖誕樹
    • 環形劇場-認識潮汐
    • 星座與星圖
    • 隕石區
    • 星球秘境
  • 2F 認識太陽系
    • 行星體重計
    • 太陽
    • 水星
    • 金星
    • 地球
    • 火星(好奇號)
    • 天王星
    • 海王星
    • 科氏力體驗區
    • 流星雨
    • 天文發展史(15世紀)
    • 天文發展史(16世紀)
    • 天文發展史(17世紀)
    • 天文發展史(18世紀)
    • 天文發展史(19世紀)
    • 天文發展史(20世紀)
    • 月相盈虧
    • 木星
    • 土星
  • 3F 探索太空
    • 黑洞
    • 太空發射器(火箭)
    • 人造衛星
    • 外星生命
    • 紅藍移
選單

天文展示館

  • 本館介紹
  • 1F川堂-攤位區
  • B1 小積木大星球
  • 1F 發現地球的生命
    • 大廳UFO
    • 牛頓
    • 白色聖誕樹
    • 環形劇場-認識潮汐
    • 星座與星圖
    • 隕石區
    • 星球秘境
  • 2F 認識太陽系
    • 行星體重計
    • 太陽
    • 水星
    • 金星
    • 地球
    • 火星(好奇號)
    • 天王星
    • 海王星
    • 科氏力體驗區
    • 流星雨
    • 天文發展史(15世紀)
    • 天文發展史(16世紀)
    • 天文發展史(17世紀)
    • 天文發展史(18世紀)
    • 天文發展史(19世紀)
    • 天文發展史(20世紀)
    • 月相盈虧
    • 木星
    • 土星
  • 3F 探索太空
    • 黑洞
    • 太空發射器(火箭)
    • 人造衛星
    • 外星生命
    • 紅藍移
  1. 首頁
  2. 天文展示館
  3. 3F 探索太空
  4. 太空發射器(火箭)

太空發射器(火箭)

踩點任務

太空飛行器又名太空載具、太空船或太空飛船,是在地球大氣層以外的宇宙空間中,按照天體力學定律而運動的各種飛行器。常見的太空飛行器包括人造衛星、太空探測船、太空梭和各種太空站等。太空飛行器要完成其任務必須具備發射場、運載器、航太測控系統、數據採集系統、用戶站台以及回收設施等的配合。如果需要載人,更需要攜帶維生資源、生命維持系統、成員觀察訓練程序的協助。

太空飛行器根據是否載人分為無人太空飛行器和載人太空飛行器,通常載人太空飛行器需搭載發射逃逸系統(Launch Escape System,又稱為逃逸塔)。在構造上大多使用多節式構造,使用了兩節或更多節的飛行器,每節皆各自搭載了發動機及推進器,其最大的優點就是可以將燃料已燃燒完畢且不必要的部份依次切離,減輕重量,使其具有更大的飛行衝力。

而在載人太空飛行器中,最有名的便是美國太空總署(NASA)在阿波羅計劃中,執行阿波羅11號登月任務的農神5號運載火箭(Saturn V),此計畫為阿波羅計畫中的第五次載人任務,亦是人類第一次登月任務,為人類太空發展史奠下重要的里程碑。

語音導覽


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音源.

太空發射器(火箭)


圖片內容

相關圖片
  • 742002 臺南市大內區曲溪里34-2號
  • 06-5761076
  • 06-5765414
臺南市南瀛科學教育館 版權所有
Copyrights © 2021 Tainan Science Education Museum. 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