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瀛天文館LOGO

  • 返回首頁
  • 登入

天文展示館

  • 本館介紹
  • 1F川堂-攤位區
  • B1 小積木大星球
  • 1F 發現地球的生命
    • 大廳UFO
    • 牛頓
    • 白色聖誕樹
    • 環形劇場-認識潮汐
    • 星座與星圖
    • 隕石區
    • 星球秘境
  • 2F 認識太陽系
    • 行星體重計
    • 太陽
    • 水星
    • 金星
    • 地球
    • 火星(好奇號)
    • 天王星
    • 海王星
    • 科氏力體驗區
    • 流星雨
    • 天文發展史(15世紀)
    • 天文發展史(16世紀)
    • 天文發展史(17世紀)
    • 天文發展史(18世紀)
    • 天文發展史(19世紀)
    • 天文發展史(20世紀)
    • 月相盈虧
    • 木星
    • 土星
  • 3F 探索太空
    • 黑洞
    • 太空發射器(火箭)
    • 人造衛星
    • 外星生命
    • 紅藍移
選單

天文展示館

  • 本館介紹
  • 1F川堂-攤位區
  • B1 小積木大星球
  • 1F 發現地球的生命
    • 大廳UFO
    • 牛頓
    • 白色聖誕樹
    • 環形劇場-認識潮汐
    • 星座與星圖
    • 隕石區
    • 星球秘境
  • 2F 認識太陽系
    • 行星體重計
    • 太陽
    • 水星
    • 金星
    • 地球
    • 火星(好奇號)
    • 天王星
    • 海王星
    • 科氏力體驗區
    • 流星雨
    • 天文發展史(15世紀)
    • 天文發展史(16世紀)
    • 天文發展史(17世紀)
    • 天文發展史(18世紀)
    • 天文發展史(19世紀)
    • 天文發展史(20世紀)
    • 月相盈虧
    • 木星
    • 土星
  • 3F 探索太空
    • 黑洞
    • 太空發射器(火箭)
    • 人造衛星
    • 外星生命
    • 紅藍移
  1. 首頁
  2. 天文展示館
  3. 3F 探索太空
  4. 外星生命

外星生命

踩點任務

外星生命一般指存在於地球以外的生命體。當我們試圖尋找外星生命時,第一個需要面對的問題是,何謂「生命」?到目前為止,地球上的生命體,可以簡單歸類為「碳基」(carbon-based) 生命,但我們不能排除其他生命形式﹙例如「矽基」﹚存在的可能性。

人類一直不斷地嘗試以各種方法找尋外星生命存在的可能性。不管是透過望遠鏡,找尋「系外行星」、「有機分子」等與生命相關性的系統,或是以發射人造衛星的方式向外探索,都讓我們拓展了視野,對於這個無邊無際的宇宙有了更多的瞭解。

說到對於外星生命的探究,最為人所知的便是於1974年11月16日發射的「阿雷西博訊息(Arecibo Message)」,阿雷西博訊息是一道向距離地球25,000光年的球狀星團M13所發送的無線電訊息。該訊息共由1,679個二進制數字(ASCII)組成,由於1,679這個數字只能由兩個質數(73及23)相乘,因此只要把訊息拆成73乘以23的長方形,便可排出圖中的一幅訊息,內容包含人類的 DNA 結構,和太陽系的介紹等等。科學家們透過發射阿雷西博訊息,主動嘗試與外星文明進行接觸,雖然這道訊息需要花上大約5萬光年才能回到地球,但這仍是人類在探索宇宙的歷程中一個重要的里程碑。

語音導覽


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音源.

外星生命


圖片內容

相關圖片
  • 742002 臺南市大內區曲溪里34-2號
  • 06-5761076
  • 06-5765414
臺南市南瀛科學教育館 版權所有
Copyrights © 2021 Tainan Science Education Museum. All Rights Reserved.